吴焕淦代表:望促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
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所长吴焕淦近年来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他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履职与行医是相通的,都要精益求精。因此,他在本职工作中开展调研,持续围绕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推广以及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问题提出建议。
曾担任上海市政协委员、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的吴焕淦,如今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在多年履职中,他先后就名老中医传承、中医药文化传承、针灸医学创新发展、医患关系等方面向各级有关部门提交了数十件提案和建议,希望积极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吴焕淦希望,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关注和支持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去年,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吴焕淦提出了《关于提高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度的建议》,希望通过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和宣传,提升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身为中医专家的吴焕淦身体力行地推广中医药文化。说起针灸,他侃侃而谈:“海派灸法”在上海本土灸疗基础上,汲取浙江高氏灸法之精华,兼收西方科学研究理念,兼容并蓄,独树一帜。“海派灸法”以脾胃学说为理论核心,是集预防与治疗为一体的特色灸疗体系。
“2024年,我牵头申报的‘海派灸法’成功入选第七批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这一成果不仅是对海派灸法文化价值的认可,也为进一步推广和传承这一传统技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月,我被评定为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海派灸法’的上海市代表性传承人。”吴焕淦提出的《关于提升针灸学科地位,引领世界针灸发展的提案》,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积极回复。
2018年,吴焕淦领衔参政议政课题“建立上海国际针灸医院,建设健康上海,打造上海城市新名片”;2019年,他领衔参政议政课题“上海市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希望进一步构建有利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针灸流派传承、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保护尚未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海派针灸流派的传承,建立中医针灸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档案。
吴焕淦指出,近年来虽然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力度明显加强,但地方性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仍被保护在医院、诊所等环境中,与民众距离较远,科普难度大。因此,他建议通过更多展示、普及和研究,促进地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吴焕淦希望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关注和支持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中医药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